学科博览会︱婚姻与家庭:社会学的解读与法学的假定

2022年9月23日晚 , 由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主办的“多学科图景中的婚姻与家庭”线上对谈如期进行 。 在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的组织下 , 通过线上的方式 , 邀请各院校各专业的老师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 , 呈现出“婚姻与家庭”话题的更多可能性 。 此次对谈由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普主持 , 与谈人包括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刘宏涛、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张华、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刘子曦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于程远 。 四位老师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与法学的不同专业角度切入“婚姻与家庭”中的问题 , 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 因篇幅较长 , 分为上下篇刊发 , 下篇中呈现的是社会学和法学的视角 。
学科博览会︱婚姻与家庭:社会学的解读与法学的假定
文章图片
李普:
第三位主讲嘉宾是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副教授刘子曦 , 她将从社会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婚姻与家庭”的相关问题 。
刘子曦:
今天的主题是多学科图景中的婚姻与家庭 。 这个主题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超过任何一个学科的知识范围 。 我今天来谈论这个主题 , 也不是来提供一个全景式的社会学的解读 。 我是希望提出三个有趣的问题 , 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 一起思考 。
第一个问题是 。 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 我们所表达和体验到的婚恋焦虑到底是什么?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 , 如何去理解这种焦虑 , 并且做出一些调整?之所以提这个问题 , 是因为现在的婚恋焦虑太普遍了 , 不管有没有进入恋爱和婚姻关系 , 几乎每个人都有纠结和困惑 。
学科博览会︱婚姻与家庭:社会学的解读与法学的假定】我讲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访谈 。 她是一个80后的小姐姐 , 有过一段九年的婚姻 , 自己经营一家工作室 。 人非常漂亮 , 也很潇洒 。 我跟她是在一个公益相亲平台的集体活动里认识的 , 后面我约她出来访谈了大概三四个小时 。 我们聊了很多她的生活状态 , 情感经历 , 可以说她是有事业也很健康漂亮 , 甚至她有一个自己暗暗喜欢的年轻男生 。 那她为什么要去相亲?是为了更幸福吗?不是的 。 我发现她知道相亲的成功率很低 。 她承认自己中意一个90后的合作伙伴 , 但是她还是决定要去相亲 , 要去结婚 。
学科博览会︱婚姻与家庭:社会学的解读与法学的假定
文章图片
以我们从中看到她的行动逻辑 , 不是一个经济理性人的效率逻辑 , 也不是一个浪漫爱情的情感逻辑 。 甚至也不是说她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 是所谓被社会规范捆绑的人 , 也就是社会学说的过度社会化的逻辑 。 她想得很清楚 , 她认为自己需要结婚生孩子 , 并且把相亲这件事情当作一个推动力 , 推动自己下决心 , 甚至推动自己死心来接受现实 。 她说也许到了一个节点就可以找到一个人去结婚生孩子 。 那么我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个节点那么重要?这步棋一定要走?
在我们聊过之后 , 我发现她对婚姻家庭的焦虑 , 其实是多层次的 。 她不是一个个体 , 她是一个典型人物 , 很多人的想法与感受其实跟她是类似的 。 第一种焦虑是“亲密关系相互纠缠”带来的焦虑 。 婚恋本身的收益和体验可能都没那么重要 , 但是婚恋关系和其他的亲密关系深刻地纠缠在一起 , 这种纠缠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复杂 。 她提到她回到老家去看望她的大姨 , 她在想 , 她大姨有她表姐 , 她妈妈有她 , 那她自己呢?她老了 , 以后有谁?她现在过得不错 , 也不太缺钱 。 但她还是会恐慌 。 她需要去想象以后的人生如何展开 。 没有结婚生子就没有展开亲子关系的机会 。 那这种缺失可能会带来很多有关老年生活的担忧 , 也想不出有什么替代性的方案 。 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恐慌感 。 同时她也想用相亲让母亲放心 , 即使她跟她妈妈的关系没有那么融洽 , 但是去相亲的一部分原因是去应付她的母亲 , 证明自己有在推进这件事情 。 成不成功 , 保证不了 , 但是至少在做 , 就像在做正确的事情一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