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控制的精神障碍 强迫症是什么意思,医生解读强迫症是什么(14)


形成和发展原因剖析
强迫症的心理模型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 。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 。根据上述心理模型 。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 , 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 。
(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 。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在临床上也观察到 , 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 。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 , 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 , 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
(2)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 , 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
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 。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 , 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
(3)生化: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
人的个性特与强迫症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有许多学者报告,约有1/3~1/2的强迫症患者的病前个性属强迫型 。有人将强迫型人格分成两种类型:①多疑虑,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类似轻微的强迫症 。②固执、倔强、易激动、脾气坏,缺乏决断力 。
这两种类型都具善良、注重细节、求准确、爱整洁的共同点 。第一种人做事缓慢,迟疑不决 。后一种人固执求全 。强迫人格的形成除与遗传有一定关系外,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特别是具有强迫个性的父母对患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儿童的教育不当,如过分苛求,对生活制度的过于刻板化要求,使他们形成遇事谨小慎微、遇事忧柔寡断,过分琐碎细致 。务求一丝不苟,十全十美,事前反复推敲,事后后悔自责 。在与人交往中过分严肃、古板、固执 。在生活上过分强求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一切均要求井井有条 , 甚至书橱内的书,抽屉内物品 , 衣柜里的衣服都要求排列整齐有净,干干净净 。看上去做事认真、心细 。为此经常需花费时间整理,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完成和个人的休息 。
患者病前个性特征与治疗效果也显著相关 。凡病前人格良好,无强迫人格特点者,治疗效果较佳 。而病前具有强迫人格特点者则治疗难度相对大 。因此 , 从小注意个性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不要给予过多、过于刻板的要求,对于预防强迫症的发生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父母本人有个性不良者更应注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