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鞭炮的时间:凌晨12点
春节一般是在初一凌晨12点的时候放鞭炮,意味着辞旧迎新 。
除了团圆饭、“关财门”、“开财门”这些较为集中的烟花爆竹燃放的时间 , 各地区燃放的习俗也有不同,例如有的乡村会在春节期间客人来拜年时燃放鞭炮,有的家庭会在夜晚带着孩子一同燃放玩具烟花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过年放鞭炮的来历放鞭炮的来历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 , 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 , 以避山臊恶鬼 。”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 , 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 。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动物 , 名叫“山臊” 。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 , 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的由来放鞭炮习俗的由来
1.夏历腊月除夕,人们喜欢贴红对联,放鞭炮 , 这也有个来历 。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 , 叫做“年” 。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 , 专门吃人和牲畜 。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 。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 。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 。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 。“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 。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 。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 , 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 。“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 , 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 , “年”就被吓跑了 。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拍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 。以后发明了鞭炮和纸,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 红对联代替了批符 。
2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 。爆竹也叫“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 。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 。鞭炮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 , 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意思是说,人们在正月初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在火中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
唐初,有人将硝石装入竹筒中燃放,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唐代称爆竹为“爆竿” 。来鹄《早春诗》中有“新历才将半纸开 , 小庭犹聚爆竿灰”,句中的“爆竿”即指“爆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烤箱需要预热再放吗,烤箱要先预热吗 烤箱是否要先预热
- 米饭拉丝了但是没变味,米饭放一晚在冰箱里第二天发黏拉丝是怎么了?
- 海带放了三年还能吃吗,海带放了四五年能吃吗
- 葡萄酒放久了还能喝吗,葡萄酒过了保质期还能喝吗?
- 鸡蛋打开像水一样稀还能吃吗,鸡蛋放久了蛋液变稀还能吃吗
- 绿豆粥隔夜放冰箱能吃吗,绿豆汤放在冰箱里,隔夜后还能喝吗?
- 面粉受潮了还能吃吗,面粉放了三年还能吃吗
- 粥冷藏一晚还能吃吗,隔夜粥放冰箱还能吃吗
- 花椒油放多了如何补救,自家花椒油用完之后花椒还能用吗,怎么做
- 蜂皇浆在冰箱里放了1年了能吃吗,请问蜂王浆能存放多长时间?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