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 , 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 , 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 , 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 。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 。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 , 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 , 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 。啊 , 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
2. 文言文《梅圣俞诗集》只找到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
凡士之蕴其所有 , 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 , 困于州县 , 凡十余年 。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 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
予尝嗜圣俞诗 , 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
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 , 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
2译文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 , 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 , 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 , 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 。
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 , 屡次考进士 , 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 , 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折梅原文、作者,《梅花》古诗全文和作者
- 于阗采花原文、作者,于阗采花的介绍
- 雨过原文、作者,雨过山村古诗原文及翻译
- 赵园饮三首原文、作者,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其一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 四川省达州市凤凰山 至凤凰山再作原文、作者,凤凰山详细资料大全
- 滞雨原文、作者,滞雨古诗翻译
- 雨中看花七首其四原文、作者,40首描写春雨的古诗
- 赵将军歌原文、作者,赵将军歌的意思
- 钟潭行原文、作者,湛江东海岛东简镇离广州白云区落钟潭有多远
- 陈谏议教子原文、作者,陈谏议教子的文言文每个字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