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梅圣俞原文、作者,梅圣俞诗集序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14)


年已五十了 , 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 。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
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 , 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 。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 。
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 。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 。
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 。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 , 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 。
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 , 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 。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 , 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 。
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 。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 , 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 , 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 。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
庐陵欧阳修序 。这是一些梅尧臣的诗【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春寒】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书哀】梅尧臣天既丧我妻 , 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 , 片心将欲死 。
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 。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 。
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东溪】行到东溪看水时 , 坐临孤屿发船迟 。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悼亡三首】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
相看犹不足 , 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
世间无最苦 , 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 。
见尽人间妇 , 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
忍此连城宝 , 沈埋向九泉 。【怀悲】 。
3. 梅圣俞诗集序译文宋代文论译文三篇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节录)译文秦慧娟译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 , 困厄潦倒的多 。
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 , 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 。大凡胸藏才智、抱负 , 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