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心理 隔代抚养后被扭曲的依恋关系( 二 )


外公外婆是隔代教育,总觉得亏欠孩子很多,很宠爱龙龙,他要什么就丝毫不敢怠慢地竭力满足,龙龙发脾气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是又哄又疼 。连做作业的铅笔都会帮龙龙削好,书包都要提前帮龙龙整理好 。渐渐地,龙龙对父母开始疏远了,不愿意见到继父,不愿意和继父说话 。直到今年四月份的一天,龙龙无意间听到了妈妈和外婆在说妹妹该上学了,怎样能说服继父的家人接纳龙龙,也能带龙龙去新加坡学习,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只能带妹妹回去了,龙龙这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
无疑,这个秘密的知晓对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只有通过打游戏,看电视来转移自己的痛苦,只有通过打妈妈、欺负妹妹,大呼小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只有通过做噩梦来缓解白天感受到得那些即将失去父母的疼爱与关心的恐惧 。同时恰恰是因为他年纪太小,他也更希望用这些看起来非常不尊重父母非常不人道不合理的方式来吸引妈妈包括周围人对自己的关注,渴望得到他们的爱与呵护,这些行为的产生恰恰都是无意识的 。
纵观龙龙的成长经历,这一切又都缘于龙龙被破坏的依恋关系 。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分为三种主要的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阻抗型、焦虑——回避型 。其中,安全型的依恋占到65%—70%,这类儿童表现为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有积极地反应;焦虑——阻抗型的依恋占到10%—15%,表现为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这类儿童并未建立起依恋安全感;焦虑——回避型的依恋占到20%,这类儿童表现为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接 。对于0-2岁处于婴儿前期的儿童来说,建立母子关系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产生安全的依恋 。因为只有这个阶段儿童顺利地与母亲建立好了依恋关系,才能完成他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培养良好的希望品质的人格特征 。一般来说,十二个月龄时的依恋类型到六岁时仍然存在 。很显然,在龙龙0-2岁的口欲期时与母亲分离了,这个期间恰是儿童必须学习如何依赖、信任母亲,并与之相处的关键时期 。龙龙没有充分完成其发展任务,他的依恋关系的建立也受到了破坏,母亲矛盾地接受他又无奈地暂时抛弃与拒绝他、再次拦他入怀却又无全力保护这一交替变换的母子关系,形成了他“焦虑——阻抗型”的依恋类型,其实际行动的表现就是情感孤立而淡漠、情绪暴躁而不稳,反应愤怒而抵抗,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充满了敌意 。
对孩子来说,童年时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 。所有的孩子都害怕被遗弃 。孩子到了六个月大,就会意识到自己与父母彼此分离,这使他们感觉无助 。他们知道,依靠父母提供物质资料,才能获得生存,遭到遗弃就无异于死亡,所以害怕任何形式的遗弃 。父母能让孩子始终感到:“我们是爱你的,永远不会丢弃你不管”;“爸爸妈妈当然会回来看你,我们会永远陪伴在你的身边”;“我们是不会忘记你的 。”……当父母能以实际行动做到这些时,孩子到了青春期和青年时期,潜在的恐惧就会消失,人格的发展将会更为完善 。
龙龙问题的出现并非过错完全出现在他身上,只是母亲发现他的表现给他们带来了困惑,使得自己不知所措,才会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所以他们寻求帮助的出发点是满足自己的需求,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和成长 。事实上,龙龙的父母并未在龙龙身上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是把龙龙完全交给了外公外婆来教育管束 。尤其是孩子长期处于缺乏父亲关心、疼爱、本身就会对父亲有些排斥,加上父亲总是对自己管教严厉,对其认同和表扬甚少,在龙龙4~7岁的俄狄浦斯期并未能与父亲建立好亲密的关系,一直生活在女性比较多的家庭中,缺少正面的强大男性角色的模仿,自我效能感也会比较低 。所以,父亲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龙龙,爱护龙龙,关心龙龙,肯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龙龙学习,陪伴龙龙游戏;不要总是聚焦于龙龙的学习成绩,在学习之外龙龙还有很多很多值得父亲去培养去关注的地方,对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能给与言语上和行动上的鼓励,继而能让父亲的家人也从情感上接纳龙龙,愿意和他一起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