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员工,大厂的「燃料」( 五 )


又一年过去 , 潘阳不再对转正报希望 , 因为他永远达不到绩效要求 。
最初入职 , 他的岗位需求写的很模糊 。 潘阳做过执行 , 也涉及策划、到了后期还需要统筹 , 总体是偏运营的岗位 , 但他的评级标准是策划 。
策划强调创造力 , 一款游戏的功能更新才会被评为A , 实际上 , 因为是代理游戏 , 这样的功能更新一年才有一两次 。 「明明我的活做的很漂亮 , 每个活都用了心思 , 加入我自己的想法 , 但每次绩效都达不到A 。 」
老板知道潘阳做的是运营 , 也明白这样评估不合理 。 但他无法改动系统 , 也不愿意为他出头 , 就一直按死规定执行下去 。
外包员工,大厂的「燃料」
文章图片
不能转正意味着他们无法得到和正职相同的待遇 。 姚安印象中 , 很多外包公司只有12薪 , 并没有年终奖 。 潘阳三年里只涨过一次工资 , 400元 , 团建、补助、项目分红都和他无缘 。
05
工具人
回忆将近3年的外包经历时 , 「工具人」这个词张婷婷至少提到8次 。
最初 , 测试游戏时 , 张婷婷还会给工程师提一些优化建议 , 但后来发现自己提的所有优化建议都不会被采纳 , 无论她说什么 , 对方只回复她两个字:不用 。
几次下来 , 张婷婷很识趣地没有坚持 。 但她觉得这样很没有价值感 , 「你随时可以被取代 , 这个项目 , 有你和没你 , 没有什么区别 。 你没有创造任何作品 , 只是一个工具人 。 」
时间久了 , 她开始自卑 。 作为二本院校的毕业生 , 她有时候会想如果自己的学历更好 , 会不会不一样 。 毕业两年 , 张婷婷还问母亲 , 能不能去考研 。
袁宁也有相似的感受 , 她的日常工作是每天编写500多条消息 , 这个数量远超实际需要 , 后台每天都剩余100多条没有被选用 , 她就去问组长能不能少推一些 , 得到的答复是 , 不能 , 一天编写500条 , 这是规定要求 。
组长和她的所有对话都与工作相关 , 熟练操作之后 , 她发现自己竟然可以一个月不跟公司的人说一句话 。 不出错 , 组长不会来找你 , 完成每天的任务 , 按时打卡 , 下班走人 。 她告诉新芒daybreak , 「有时候会和同事自嘲 , 自己是机器人 , 或者说领导恨不得我们是机器人 。 」
无法向上反馈 , 反馈后也得不到回应 , 只需要按规则去执行 , 是大多数外包人工作的常态 。
令潘阳不愉快的细节也和此有关 。 因为同步出了问题 , 他曾和老板发生争论 , 老板最后对他说 , 「你直接听我的 , 干事就完了 。 」潘阳难过的点是 , 出事的原因不在于他 , 自己也是为了工作更好才积极发声 , 但显然领导并不在乎他的感受 。
外包员工,大厂的「燃料」
文章图片
从怀疑自己是工具人 , 到接受自己是工具人 , 张婷婷经受了一个痛苦的煎熬期 。
她自认能比较认清现实 , 克制情绪 , 但还是很难接受被当作一个纯粹的工具人 。 在豆瓣职场小组 , 大家都调侃自己是工具人 , 但这并不能让她感到慰藉 。 最令她痛苦的点在于 , 工作没有成就感 。
有时候她觉得自己像一只丑橘 , 就因为有个丑陋的外壳 , 很努力、很认真地工作 , 也会被劝退 , 不是因为努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 。 因为有人离职和任务分配的延迟 , 张婷婷曾连续一个多月周末加班 , 忙碌到没有按时提交工作日报 , 就被领导当面质疑工作效率有问题 。
她告诉「新芒daybreak」 , 外包做到后期会有一点自我麻痹 , 甚至逃避 , 不去想价值感这些事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