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二 )


这样的期待太多,几乎24小时包围着孩子,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有一个爸爸妈妈认为应该的解决方案,他自己的方案,总是会被爸爸妈妈看成不妥当的 。
孩子一开始总是非常善意又体谅父母的,当学业压力不那么重的时候,他们愿意为了实现父母的期待,去努力完成一些事情,哪怕有时候违背自己的需求,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又可以避免争执,有时候按照他们说的去做,反而简单些 。

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文章插图
是的,有时候所谓的“民主”征求意见,不过是父母提供了选项a和选项b,请孩子选择一个 。但孩子自己提出的选项c,基本上不会进入父母视野范围 。要和父母去争取选项c的权利,太累,争了还要被他们说,算了算了,还是在不喜欢的a和b中选一个简单些,哪怕不开心,起码避免了麻烦 。
这些令自己不开心但可以令父母开心的事情,在有力气的时候做了也就做了,但是当孩子的学业压力变得繁重,当他们已经在学校里累了一天,当他们的确没剩下多少力气的时候,就变得很难 。
这时候有些父母又会认为孩子偷懒了,为什么以前你可以做到的,现在做不到了?你现在的态度怎么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所见到的,坐咨询室里的大部分孩子,真的都是非常非常善良的,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如此善良,为了照顾满足父母的期待,硬撑着继续去做一些自己其实早就已经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可能不至于抑郁到来求助 。硬撑,真的非常非常消耗,所以他们止不住的想哭,崩溃,甚至开始自问,人为什么要活着呢,或者有什么意义呢,这就不奇怪了 。当他们整天像被控制的提线木偶一样,表演着父母心中的剧本时,他们是没有生命力的 。
更雪上加霜的是,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抑郁的时候,也没有能力觉察到自己的问题 。他们也被自己的紧张焦虑所困住,感到更加烦躁,对孩子的脾气也会变差,甚至误会孩子是无病呻吟、是在装,他们无法理解,自己每天好吃好喝供着孩子,对他学习成绩也没有要求,他有什么可抑郁的 。
他们越担心孩子抑郁,他们可能越急着想让孩子不抑郁,所以他们非常主动地开导(说教),让孩子自我调节,让孩子去运动,让孩子出门社交,让孩子听轻快的音乐,在孩子希望缩在阴暗的角落里发呆的时候,他们强行拉开窗帘打开灯,他们要把光线引进房间,在孩子想要安静的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他们刻意地要去找孩子交谈开解,要去灌输人生的积极意义 。
天哪,这些在一般情况下似乎无比正确的积极人生态度,被粗暴的施加在一个抑郁者的身上,无异于对一个本来已经失眠的没办法好好休息的人,在他耳边敲锣打鼓不让他睡觉,甚至是对一个躺在床上垂危的病人,把他翻来覆去的折腾抢救,插上各种急救管道,毫无章法的疯狂电击,最后的结果,不是把这个人救活,而是会让他死得更快 。
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文章插图
孩子的自救
这些描述看起来很夸张,但是在很多家庭里,这样的剧本天天上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抑郁,有一些抗打击能力强的孩子,他们抗下来了,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很昂贵和沉重的 。
生命有求生的本能,为了让自己可以硬撑下去,他们会发展出一些功能来保护自己,比如,有一个功能叫做“隔离” 。这个功能可以让孩子把辛苦的体验隔绝到自己的意识范围之外,好像察觉不到,这样,他就可以变成一台没有感受的机器,这样就可以运作得比较有效率,而且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在他们的学业和成年早期的事业表现上都比较出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