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四 )


咨询师很容易也会被激起焦虑,也会有压力,所以难免会被推动的 。不过咨询师能够守住自己的边界,不乱动 。
就如同我在这里写文章,我为什么写,因为我感受到咨询中的压力,有压力,但我不能在咨询中直接倾泻到来访者头上去,那样我就又成了他的父母,所以我转移到写文章,在这里倾泻 。
其实在咨询里,咨询师做得最多的就是涵容,有时候会有一点解释,真正解决问题的,理清思路的,都是来访者自己 。咨询师只是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在这样的条件下,来访者才能不成为被操控的木偶,才能发展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 。

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文章插图
生活中
而在生活中,家长往往太着急要帮孩子在第一时间解决“累”的问题,使尽了招数,而孩子依然觉得父母不懂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自己可能会对“孩子的累”感到害怕和不愿意接受,所以父母急着要消除“孩子的累”,“孩子的累”成了父母的难题,于是他们在解决自己的难题 。
因此,实际上他们的关注点不自觉地成了解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孩子的需要 。当孩子的表达得不到承接和安抚,而只是换来父母的指责、失望、愤怒和让他们难以承受的担忧的目光时,孩子自然也就越来越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了 。父母在乱动,控制着孩子在乱舞,其实彼此之间都是极为难受的 。
一个成年的来访者在咨询室中说,虽然对当前的工作感到不舒服不满意,可是一想到辞职回家要对着老父老母那两双焦虑的眼睛,算了,还是在公司里轻松一点 。她说:从小到大,我最怕的就是我爸妈对我说他们对我没有要求,事实上这让我觉得我永远没办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在我眼里没有要求=无时无刻都在要求 。
【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虽然哭对我来说是释放压力,但是我敏感的察觉到如果我在他们面前哭,对他们来讲是增加了他们的压力,我害怕他们焦虑的样子,所以我强制自己不哭 。我也不能躺着休息,因为这对我来讲虽然是休息,但是对他们来讲,好像他们觉得我已经快要死了,他们又在旁边愁眉苦脸唠唠叨叨,我只好把自己“激活”,让他们看到我似乎还好的样子 。算了,这样更累,所以我不想辞职 。
好好的孩子,到底为什么抑郁了?

文章插图
同理,没有成年的孩子,他们可能无法那么清晰的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是类似的,他们无力应对学习,因为每天都非常累,可是父母在家里焦虑的样子,也让他们没办法休学,因为要天天面对父母,太痛苦 。所以他们被卡死在休学和不休学的纠结中来咨询 。
有无数的成年和未成年的来访者,他们都要求我,不要把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的病情告诉他们父母,他们也不敢自己告诉父母,宁可自己承担这些困难无力,也不愿意让父母操心,父母的瞎操心会让他们更难痊愈 。
父母的自救
那么,怎么能让父母不瞎操心,不乱动呢?这是在做青少年咨询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事实上,来咨询的孩子,本身只是父母病态的症状的表达,一些父母自己不愿意承受的羞耻、无力、对未来的无法掌控、恐惧等等,通过家庭互动,由家庭中最弱小的一方表现出来 。
因此,在做孩子的咨询的同时,其实是非常需要家长一起介入做家庭治疗的 。而且,家长如果自己本身的成长经历是一段糟糕的体验,家长本身可能也很难发展出成熟的心理水平,这时候也非常建议家长自身通过个体单独咨询,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去帮助孩子 。坐飞机的时候,大家一定都听乘务员说过,需要自己戴好氧气面罩,再去帮孩子戴 。如果家长自身是一个病人,去救另一个病人,可能最终会导致两个人都变得更糟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