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害怕被理解?( 四 )


为什么有的人害怕被理解?

文章插图

为什么有的人害怕被理解?

文章插图
那么 , 在婴儿时期没有学会被理解的人们 , 还可以在成年后建立起健康的交流模式、拥有深刻的联结吗?答案是肯定的!Ta们并不是“注孤生” , 在成年后 , 也依然有机会 , 通过与“足够好”的客体交流 , 重新学会接纳“理解” 。
如果你发现自己也有一被理解就“作”的倾向 , 可以尝试以下tips , 
1. 要talk不要act
在文章开头的来信中 , 这位粉丝曾提到 , 她因为被伴侣理解而觉得难受 , 然后变本加厉地吵架、甚至威胁分手 。这种通过大吵大闹来消除难受感的行为 , 在心理学中 , 被称为行动化(acting out) 。
行动化是一种不够健康的交流模式 , 它虽然也在表达我们的情感 , 却通常会以严重的副作用为代价 , 比如:消耗感情、甚至伤害他人 。
因此 , 当你下一次感受到自己“作”的欲望时 , 不妨先深呼吸三次 , 把自己从立即付诸于行动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
接下来 , 试试用言语(talk about it)将感受表达出来 。
你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句式开启与对方的交流 , 比如:“我感觉特别烦躁”或“不知道为什么 , 我突然有点慌 。”
然后 , 在交流的过程中 , 慢慢加深对自己情绪以及反应的理解 。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你学会一种更健康有效的交流方式 , 还可能在深度交流中增加你与伴侣(或朋友)的亲密程度 。
2. 忍耐被理解带来的恐惧与焦虑
一被理解就要作 , 是因为我们感到不舒服了——我们想“作”掉这段感情 , 以逃避面对被理解所带来的恐慌或焦虑 。因此 , 想要停止“作” , 我们需要控制住自己一不舒服就想逃的冲动 。
辩证行为疗法中的反向操作技巧(Opposite Action) , 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于恐惧与焦虑的忍耐力:
这是一种“傲娇”的情绪管理方法 , 在每一次感到不舒服时 , 识别自己的感受和行为 , 再有意识地逆其道而行——感受与其相反的感觉、作出与之相反的行为 。
为什么有的人害怕被理解?

文章插图
识别现有感受
行为趋势
情绪和实际情况相符合吗?
反向感受与操作
(因为对方理解了我)我感到很恐惧
想要回房间、拒绝进一步沟通
现在对我没有危险、想逃的情绪不符合情况
告诉自己现在很安全、与对方保持交流
我感到很焦虑
想跟对方发火、大吵一架
焦虑的程度不符合实际情况
将身体的反应看作被理解的兴奋(excitement) , 与对方分享这一感受
为什么有的人害怕被理解?

文章插图
一开始 , 你可能会觉得很刻意、很艰难 , 但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 , 你会从这些不舒服的情绪中获得正面体验、逐渐提升对它们的忍耐力 。
而随着你对恐惧和焦虑的忍耐力增强 , 你会更多地接触到被理解的愉悦 。
3. 培养感恩(gratitude)应对嫉妒
Boris认为 ,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求在被满足(gratified) , 特别是 , 有其他人在为了我们获得满足而付出的时候 , 我们才会对提供理解的对方 , 产生嫉妒之外的另一种情感——感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