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案,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八 )


四、研读买《山海经》部分
1、自由朗读1828自然段
2、研讨下面问题
①我为什么想买《山海经》
曾在远方的叔祖那里看到过 , 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 。可远方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 , 有没有好机会 。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
②家人为什么不给我买?
那位远房叔祖的疏懒,家人又都太忙了 , 个人忙各人的事,无暇顾及我一个小孩子 。
③想象当长来问《山海经》时,我是怎样想的?
你又不懂,说了还是白说,既然来问还是给你个面子告诉你吧 。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会给我买 , 只是随便给她说说而已 。
④当长妈妈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是什么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文中用了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悚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 。可就是这个不识字的长妈妈把《山海经》买回来了,帮我达成了心愿 。看 , 那么大的一个家庭 , 真正关心我的内心的只有长妈妈 。
⑤长妈妈不认识字,她也没说怎样买到的书 。大家想象一下她去买书的过程 。
⑥我为什么将之视为宝书?
五、梳理全文
1、我小时候对她好不好呢?讨厌她哪些事?
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爱管闲事④规矩多⑤道理多⑥谋死隐鼠
2、读这篇文章后,你觉得阿长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说说你觉得作者笔下阿长的哪些事情最有趣?
3、小时候的我眼中饶舌多事、有许多麻烦的规矩、无知而又迷信的长妈妈,成年后却写文章来怀念她,就说明我已经理解了长妈妈 。这理解用了多长时间?
三十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啊 。事隔多年 , 鲁迅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忽略的一个人,甚至地位低下的一个人 , 原来是最疼爱她、最关心他、对他最重要的人 。
5、像本文这样本来要赞美一个人,却在文章开头说她不好的写法 。我们叫什么?
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 。欲扬先抑的写法,使文章收到了更加感人的效果,也使长妈妈的形象更真实、更感人 。
六、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假如阿长还在 , 她读了此文会对先生说写什么呢?
结语: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完这一课后,老师希望大家学习知识的同时 , 也学会感恩 。感谢一直陪伴我们成长的父母,感谢给予我们关爱和教诲的老师,感谢我们身边的人,不要朝花夕拾,留有遗憾啊!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
四、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
教学重点: 作者在叙述所流露的感情和先抑后扬的写法 。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阿长身上的坏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一、导入 。
同学们,我们在初一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趣的美女蛇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吗?讲故事的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 , 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说的阔气点 , 她是我的保姆,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如上面讲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有《狗,猫,鼠》,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一片专门讲长妈妈故事的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从未写过文章纪念他的母亲,却把这么多的笔墨给了一个保姆,专门写了篇文章纪念她 , 这个长妈妈究竟有什么魅力呢?在她身上发生了那些故事 , 让鲁迅无法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阿长的故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