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病型银屑病26例分析

关节病型银屑病(pa),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根据流行病学、临床、放射学和血清学确认它为一种独特的关节病[1] 。为探讨其临床特点、治疗反应与预后的关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pa患者和部分随访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关节病型银屑病26例分析

文章插图
一、一般资料
26例均为首次住院患者 。其中男19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2.7∶1 。发病年龄15~63岁,平均37.1岁,30~50岁发病者17例,占65% 。均未提及有银屑病及关节病的家族史 。
二、临床表现
1.发病方式:皮损先发者21例,从皮损至关节症状出现的间隔时间不定,<1年者3例,>10年者7例,最长达21年 。皮损和关节症状同时发生(指在1个月内)者3例 。关节病先发者2例,间隔时间为1年和10年,都曾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 。
2.发生关节症状时的皮损表现:皮损病期2个月至25年 。皮损加重与关节炎发作相一致者23例,不一致者3例 。伴红皮病表现2例,伴脓疱型表现5例,其中脓疱型、关节病型银屑病同时存在伴类天疱疮1例,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银屑病同时存在2例 。伴指和(或)趾甲损害者16例,表现为甲板增厚、纵嵴及点状凹陷等 。
3.关节症状:关节炎病期4天至20年,>6年者4例 。全都表现有受累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其中伴肌肉及肌腱在骨起止处压痛者15例、关节畸形5例、肌肉萎缩2例 。以最早受累关节部位分型[2]:远端指、趾关节炎型12例,脊椎炎型3例,不对称性少关节炎型10例,ra样关节炎型1例,未见毁形性关节炎型 。关节功能按美国风湿病协会标准分为4级[3],26例中19例为ⅱ级,7例为ⅲ级,4例关节病期>6年者均为ⅲ级 。
三、实验室检查
类风湿因子(rf)检查26例全为阴性;白细胞计数>10×109/l者13例;血沉>25mm/1h者17例,其中11例当关节病缓解后减至<20mm/1h,关节病复发时增快,其变化与病情活动一致 。
四、放射学表现
共检查18例 。13例见不同程度的骨关节x线变化,但与关节病期无关 。均有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大小关节同时受累者4例,无阳性发现者5例 。x线摄片双手相(包括腕关节)8例,见阳性发现者3例,主要表现为关节远端指骨骨质疏松、骨萎缩吸收、关节面边缘呈虫蚀样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伴指关节畸形1例;双足相7例,见阳性发现者4例,x线变化与指骨改变相同,但以跖趾关节病变尤为明显,伴畸形1例;双膝、肘、肩关节相7例,见阳性发现者6例,主要表现为关节附近骨质疏松、关节面外缘及肌腱附着处骨质增生;胸椎、腰椎和骶髂关节x线改变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骨关节退行性变 。与ra不同,本组所见pa关节病变多不对称,且以关节远端骨及软组织改变更为显著,表现为远端指、趾骨关节的破坏性及肌腱附着处骨质增生性改变 。
五、治疗与转归
根据病情、过去治疗史及治疗过程疗效反应,多采用综合治疗 。主要药物为雷公藤多甙8片/d、红霉素1.0g/d、甲氧萘丙酸0.25~0.5g日2次 。其中9例于用药2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皮损好转早于关节病,1个月后减量维持;6例用药2~3周后关节症状改善不明显,加用甲氨喋呤(mtx)10mg/次,每周1次,静注,均于2~4周后起效;6例院外已服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1例经雷公藤多甙等治疗后于3个月内逐渐减量停服,2例仍需合用泼尼松5~10mg/d维持,另3例经与阿维a酯、mtx或雷公藤多甙联用2个月后才基本控制病情 。1例伴红皮病和2例伴脓疱型皮损者在雷公藤多甙和红霉素治疗无效和1例伴广泛寻常型皮损者采用阿维a酯1mg*kg-1*d-1治疗,3周后皮损明显好转,但关节症状改善不明显,停服雷公藤多甙,改静注mtx,1个月后阿维a酯每4周递减10mg,皮损及关节症状未见复发3例,但1例伴红皮病皮损者病情顽固需加服泼尼松20mg/d 。1例伴发脓疱型皮损和类天疱疮的患者采用泼尼松、阿维a酯和mtx等治疗效果尚好 。所有患者均以羊毛脂或去炎松霜等外用皮损,同时大多辅以麦饭石水浴、紫外线光疗或超短波等物理治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